- 兴福寺
- 在虞山北麓。
初名大慈寺,梁大同五年(公元539年)大修时,在大雄宝殿内发现一块隆起的大石,左看象“兴”字,右看象“福”字,故改名兴福寺。
又因寺居破龙涧下,相传龙斗破山而去,又名破山寺。
寺前原有唐、宋经幢各一,现仅存唐幢。
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大殿和藏经楼等,均明、清两代重建。
唐代诗人常建曾作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诗一首:“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。
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
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
万籁此俱寂,但余钟磬声。
”宋代著名书法家米南宫手书此诗,后为清代襄阳郡守言如泗所得,于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勒石,并在寺内立碑,建立碑亭。
此外还有空心潭、空心亭、救虎阁、君于泉、破龙涧、罗汉桥等名胜。
为江南著名风景区之一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